生产车间时制造企业的主要战场,产品质量、生产效益、成本损耗和员工士气基本源于生产车间管理,一线干部的管理,一线干部的管理水平、独到技巧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因此,掌握科学的管理知识,灵活地运用各种科学管理手段,对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向现场管理水平很有裨益。
一、 手糊工艺对生产车间要求
车间时进行产品生产的主要场所,手糊工艺对生产车间布局的基本要求如下:
1、车间应该有足够的通讯,抽风口最好在地上;
2、车间应该有足够的地漏,以便于用水冲洗车间;
3、通道畅通便于运输;
4、玻璃纤维制品树脂分别存放,并远离水源、电源;
5、模具及设备靠近通风口
在合理安排工厂平面布置的基础上,正确设计车间内的总体平面布置规定生产的基本工序(工段)、辅助工序(工段)和生产服务部门的相互位置以及设备之间的相互位置时生产过程的重要内容。
车间布置直接关系到劳动者、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如何更好地结合的问题。合理的车间布置有利于工人的生产情绪,实施文明生产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在设计车间平面布置时,首先应绘制车间规划图,以确定车间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位置。特别是基本工序(工段)、辅助工序(工段)、仓库(中转库、工具室)、通道(主要和次要通道)、管理部门(办公室)、生活服务区(会议室、休息室、更衣室)之间的相互位置。
在设计车间的总体布置时,应使基本生产工序(工段)的相互配合符合工艺流向及顺序,且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的环境。其它部门的布置要有利于对基本工序(工段)提供服务。例如手糊车间内配料、裁布的位置应在车间的前端或侧面,模具制作、制品加工等应布置在远离手糊工序的地方。其它部门应为手糊操作提供服务,中转库(材料库)应该在工人领用方便的位置。此外还应考虑模具堆放的地方,各个工序(工段)所占面积,应根据不同需求情况确定具体面积。
车间总体布置之后,进行车间设备布置,并以此来校验和修改车间的总体布局。
二、手糊车间设备布局原则及方法
(1)车间设备布局原则
①按照生产过程的流向和工艺顺序布置设备,尽量保持生产对象在加工过程中成直线流动,路线应当最短。
②合理地布置工作场地,要保证生产安全,并尽可能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采光、照明、通风、取暖、除尘、防噪音、卫生等条件良好。在设备之间及设备与墙柱子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传动设备应有必要的防护装置。
③注意合理利用生产车间的生产面积,要充分发挥每一块面积的作用,避免剩下不好用的面积。
(2)设备布置方法
①一般采用平面布置法,即模板布置法。用硬纸板或者塑料布仿照设备外形,按一定比例做成各种模板在平面图上进行布置,寻求合理的布置方案。此法简单易行,便于移动比较,费用少,但设备的高度未来反应出来。
②模型布置法。即用木料或塑料做成与实物相似按一定比例缩小的立体模型,将模型在车间建构模型的开间里进行布置,该法可以补充模板布置的不足,但是费用大。
③计算机软件模拟法。即专业三维计算机模拟软件将车间布局尺寸、设备外形转换成立体模型进行模拟。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布局清晰,立体感强直观生动、调整方便。但需要专业计算机软件人员掌握专用软件才能实现。
三、手糊车间环保要求
(1)车间应该有良好的通风,以排除有毒气体和粉尘,其标准如下:
丙酮允许浓度: 400mg/m3
玻璃钢粉尘允许浓度: 3mg/m3
苯乙烯浓度: 小于5*105
(2)车间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以及使用砂轮机打磨金属:
(3)操作人员进入车间时应穿工装、戴口罩、乳胶手套,必要时可擦防护油膏。
(4)车间内不能进行非生产活动,也不能吃东西,因此化工原料有一定的毒性。
(5)离开车间后应洗手、洗脸,并经常洗澡。
(6)车间内机械设备应经常维护、检修、工具材料存放整齐,并由专人保管。郭氧化酮类不能与奈酸钴溶液存放,存放间隔至少在1.5m以上并妥善密封。
四、生产现场管理
为了确保生产现场的洁净、控制生产现场的多余物,应对生产现场进行统一的规划,进行分区管理。车间可根据生产规模的需要设置各个操作区域的大小和数量,一般情况下包括以下区域:模具准备区、原辅材料准备区、树脂胶液配置区、手糊成型操作区、制品后处理区以及搬运通道等。生产现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每班工作结束后,及时清扫生产现场杂物、保持室内、地面清洁。
2.工作地点应设置必要的通风设施和消防设施。
3.工作场所严禁堆放与所生产产品无关的多余物品,生产工具摆放整齐。
4.生产操作人员的工作场地、设备与设备之间、工作通道不能小于国家有关规定的最小面积和最小距离。
5.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物品,严格按照有关危险品的规定管理。
6.生产场所的水、电、汽设施要经常维护修理,防止“跑、冒、滴、漏”。
7.产品质量受环境(温度、湿度)影响的,生产作业应在规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进行,生产过程中应作好环境(温度、湿度)记录。
五、生产日常管理
(1)生产计划的编制
接到生产任务后,及时编制生产机会,针对生产过程的“人、机、料、法、环”各个环节,进行细化和分解,并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和班组。对于生产周期比较长的制品,应绘制成一张排产图,规定各个阶段划分和时间节点,并按时进行监督检查。对于技术难度比较大的新产品应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讨论,必要时编制质量计划或质量保证大纲,以加强生产过程中各个环境的监督、检查。确保生产任务按合同规定的期限完工、交付。
(2)编制原材料采购计划
编制完生产计划,应结合原材料库存情况,及时提出原材料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材料的采购控制程序进行,即采购前对供应商进行评定,并货比三家,寻求最高性价比的原材料;采购时应在合格的供应商中进行采购,对于大宗的原材料,应签订采购合同,详细规定材料的技术指标、验收标准和质保期;到货后,所有投入生产的原、辅材料应符合相应“材料标准”规定进行验证和复验,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对材料的使用,应坚持“先到先用”的原则有有效期规定的材料、半成品,应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对于过期材料,使用单位须提出使用申请,经过复验合格方出库使用。
(3)编制作业指导书或工艺文件
如果没有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就不能保证产品质量时,应编制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工艺文件等,应指定专人保管,任何人不得擅自修改,确保现场使用人员宣贯各工序的作业文件、操作规程。操作人员严格按作业文件和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不得擅自简化。
(4)人员的培训与配置
根据生产任务,配置相应的人员,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取得相关上岗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如果操作人员的能力不能能够满足生产要求时,应编制操作人员培训计划,组织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相关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取得相应得到上岗证后,持证上岗。如果操作人员的数量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时,应编制操作人员招募计划,从人才市场招募符合要求的操作人员。
(5)设备、工装、模具的控制
当无生产设备或现有生产设备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时,应编制设备采购计划,及时购买满足要求的设备。对现有生产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与保 养,以保持过程能力。。备管理部门根据设备特点制定设备的维修、检定计划,并按计划组织维修、检定并作出相应的状态标识。当生产过程中出现重大质量波动或重大质量问题时,随时通知设备管理部门,对过程能力不足的生产设备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进行验证与认可,确保投入生产的设备处于完好状态。生产过程中定期对所用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做好有关记录。
生产用的工装、模具应经常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查。生产前对工装、模具进行检定,确保生产用的工装、模具是满足生产要求的。
六、人员管理
编制部门管理文件和岗位责任书,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以及各个岗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工作接口。对人员的安排应做到人尽其能、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高效低耗。加强各级人员的沟通与交流,以确保各个岗位的人员获得充分的信息和资源。
七、生产绩效及成本管理
应制定生产绩效的评定方法,对生产的绩效进行评估和检查;应用统计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及时统计生产,并进行动态管理,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手机网站扫一扫